2025年两会期间,“低空经济”再度成为热议焦点。继2024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,今年两会进一步明确要推动其“安全健康发展”,标志着这一新兴产业从概念探索迈入规模化落地阶段。国家发改委低空经济发展司的成立,为顶层设计注入强心剂,各地政策与产业实践加速共振,空域管理、基建布局、技术突破等议题成为代表委员建言的核心。
低空经济迈向“落地元年”
1、政策升级,低空经济迈向“落地元年”
自2024年“低空经济”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,2025年两会进一步强调其“安全健康发展”,政策措辞从培育转向规模化落地。国家发改委低空经济发展司的成立,标志着顶层制度设计全面启动,空域管理、法规完善、基建规划等政策红利持续释放。
2、两会代表提案聚焦“破局点”
产业链蓄力,应用场景多点开花
1、市场规模与增长潜力
低空经济的万亿蓝图正加速兑现,无人机物流、eVTOL(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)交通、低空文旅等场景多点开花。深圳至珠海的“空中的士”航线试运营,美团、顺丰的无人机配送已成常态,基础设施与保障环节增长空间巨大。
2、技术突破驱动产业升级
国产涡轴-16发动机逐步交付,固态电池与氢动力技术提升续航,5G-A与北斗导航构建“空天地一体化”监管网络,为商业化运营扫清障碍
安全筑基,协同破局
1、核心瓶颈待突破
目前大部分地区基建滞后、技术短板、飞行审批流程繁琐、通用机场不足、产业链协同薄弱等。
2、破局路径
多地提出“政策+技术+场景”破局路径:深圳计划成立低空经济产业处统筹发展,武汉拟开通10条以上商业航线,苏州探索社会资本参与基建,通过开放政务无人机应用、文旅融合等场景激活市场
从“飞起来”到“用得好”
1、低空经济不仅是技术的革新,更是城市治理与生活方式的颠覆。随着政策、技术、市场的三重共振,未来十年或将呈现以下趋势:
立体交通网络、数字底座赋能、全球竞争力
低空经济的腾飞,既是政策与技术的共舞,更是想象力与执行力的碰撞。2025年,这片“天空之城”已不再遥远——它正在立法提案中勾勒轮廓,在技术突破中夯实根基,在应用场景中照进现实。下一个十年,你我或将见证:城市的天际线,因低空经济而彻底改写。